当前位置:首页 >> Mozart: Symphonie KV 183; Requiem KV 626 >> 歌曲列表 第1页
Mozart: Symphonie KV 183; Requiem KV 626

Mozart: Symphonie KV 183; Requiem KV 626

《安魂曲》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作品,并且未完成,由其弟子续完。 g小调第二十五号交响曲是莫扎特唯一的两部小调交响曲中的一部(另一部就是No.40,也是g小调)。第二十五和第四十,同样的g小调,同样的激情和迷惘!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第四十作曲手法更成熟了,表达的情感也更丰富更深刻了,还夹杂着一丝过来人的沧桑感;而第二十五更着重于表现的是年轻狂野的激情和忧伤,第一乐章从头到尾几乎没有片刻的喘息,主部主题如荒凉的原野上吹来的一阵强烈的秋风,激动而又有坚定的力量,接下来忽然冲过来的副部第一主题也是同样的躁动不安,电影《莫扎特》就用了这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整理) 就我目前所见,布鲁诺·瓦尔特共有三个版本的录音,最早的是1937年6月29日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实况录音,这是瓦尔特在战前欧洲最后的演出记录,也我听到的演出年代最早的莫扎特《安魂曲》录音,很可能还是该曲历史录音中最有价值的。也许是时代背景确实在这场演出中打下烙印,我听到的是无比的庄严肃穆,神情也是无比的黯淡惆怅,合唱成为主体,它把整个速度给降了下来,乐队成为附属,以沉重的脚步相伴。独唱者除安东·德莫塔还比较年轻之外,其他三位无不是那个时代的所谓“殿堂级”人物:女高音伊丽莎白·舒曼,女中音吉尔斯汀·托尔伯格,男低音亚历山大·基普尼斯。这些歌唱家本身都是唱圣歌和艺术歌曲的圣手,在他们演唱《安魂曲》的歌声中一点都听不到唱歌剧的痕迹,那虔诚而落寞的神情,映照着岁月的深度。 1956年是莫扎特诞生第二百年,瓦尔特有两个传奇录音传世,已经很难判断它们哪个更优秀,3月在纽约卡内基大厅的录音也许声响效果更清晰一些,瓦尔特的指挥更投入,更深情,乐队与合唱部分也更细腻动人,“落泪之日”和“牺牲”轻柔得几近静谧,“主耶稣”的于无声处、由远而近的力度递进处理洋溢着朴素的真情。歌手阵容中看起来真是名气与实力成正比,男低音威廉·瓦尔费尔德最不知名,偏偏就是他的嗓子有瑕疵。女高音伊尔姆嘉德·西弗丽德、女中音简妮·托蕾尔和男高音利奥波德·西莫涅都是演唱莫扎特的权威,特别是西弗丽德和西莫涅传达出的是真正的维也纳莫扎特之声,“求主垂怜”和“降福经”中那高贵而单纯的声音描绘的正是莫扎特所看到的天堂场景。 同年7月26日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演出有当世无匹的强大阵容,五十年前的“莫扎特年”使最伟大的莫扎特艺术家聚集在萨尔茨堡,莫扎特成为当年音乐节的节目主体。战后第一次重返萨尔茨堡的瓦尔特对音乐节以及维也纳爱乐乐团都有很深的感情,这使得他将这次演出发展成为一种对莫扎特精神的自由幻想,年近八旬的瓦尔特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乐队与合唱队的戏剧性刻画及饱满的精神气概得到充分展现,悲剧性反倒明显降低了。以演唱唐璜名闻当世的切萨雷·谢佩声音无比优美,威严稍显不足,迪拉-卡萨和德莫塔的声音真是一秒钟都不想错过。激情洋溢的节奏,舒展宽广的旋律,温暖的气氛,瓦尔特老人的款款深情,所有这些都成就了这个具有珍贵价值的“历史录音”。(《爱乐·107》)

声明: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