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C歌词
[ti:]
[ar:]
[al:]
[by:AI智能字幕]
[offset:0]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9.33]唐诗鉴赏词典第一篇禅禅虞世南
[00:21.38]垂垂饮清露
[00:25.20]流响出疏桐
[00:29.38]居高声自远
[00:32.66]非是藉秋风
[00:37.86]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00:40.34]是唐代咏禅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00:45.78]很为后世人称道
[00:49.18]首句垂蕊饮清露
[00:54.95]蕊是古人接在旱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01:00.53]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01:04.43]形状好像下垂的观音
[01:07.93]故说垂蕊
[01:10.87]古人认为禅生性高洁
[01:14.73]栖高引露
[01:16.51]故说饮清目
[01:19.91]这一句表面上是写禅的形状与实性
[01:25.37]实际上处处含比心象征
[01:29.91]垂蕊暗示显臣身份
[01:33.67]古代常以观音指代贵臣
[01:38.21]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卿有矛盾
[01:45.23]甚至不相容的
[01:47.94]但在作者笔下
[01:49.74]却把他们统一在垂蕊影星木的形象中了
[01:56.38]这贵与清的统一
[01:58.94]正是为三
[02:00.14]四两句的清无需借贵做反铺垫
[02:05.69]笔意颇为巧妙
[02:09.21]次句流响出书童
[02:13.89]写蝉声之远传
[02:17.15]梧桐是高树
[02:19.15]着一梳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轻拔
[02:25.09]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02:28.65]流响撞蝉声的长鸣不已
[02:32.25]悦耳动听
[02:34.27]着一初自把禅声传诵的意态形象化了
[02:40.66]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02:46.32]这一句虽只写声
[02:49.20]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禅那种清华俊朗的高标意蕴
[02:59.87]有了这一句对禅声远传的生动描写
[03:04.81]三
[03:05.15]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03:10.53]居高声自远
[03:12.95]非是藉秋风
[03:16.20]这是全篇比心寄托的点睛之笔
[03:20.32]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03:26.36]禅声远传
[03:28.22]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诵
[03:33.42]诗人却别有慧心
[03:36.30]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03:41.50]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03:45.64]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03:47.88]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
[03:51.66]例如权势地位有利者的帮助
[03:56.52]自能声名远播
[03:58.92]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
[04:04.65]不假两史之词
[04:06.59]不托飞驰之事
[04:09.01]而声名自传于后
[04:12.69]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
[04:16.51]人格的力量
[04:18.82]两句中的字字非字
[04:21.54]一正一反
[04:22.94]相互呼应
[04:24.40]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04:30.98]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04:35.81]唐太宗曾经屡次称上虞世南的五绝
[04:40.85]德行 忠直 博学
[04:43.79]文辞
[04:44.79]书
[04:45.13]汉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禅
[04:49.13]可能带有自旷的意味吧
[04:53.10]沈德乾说
[04:54.64]咏禅者美咏其声
[04:57.80]此独尊其品格
[05:01.30]此句引自唐诗别才
[05:05.00]这却是一语破地之论
[05:08.40]清诗卜华现雍书
[05:11.46]诗云三百篇
[05:14.53]比兴为多
[05:16.27]唐人犹得此意
[05:19.55]同意咏禅于世南居
[05:22.53]高声自远端
[05:24.93]不借秋风
[05:27.07]是清华人语骆宾王
[05:30.91]路众非难静
[05:33.25]风多享易尘
[05:36.67]是患难人语李商隐
[05:40.29]本以高难保
[05:42.59]徒劳恨费生
[05:45.67]是牢骚人语
[05:48.41]笔兴不同如此
[05:51.43]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禅以记忆的名作
[05:57.37]由于作者地位
[05:59.19]遭际
[05:59.99]气质的不同
[06:02.19]虽同样功于比心寄托
[06:05.49]却呈现出书意的面貌
[06:08.79]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06:13.03]成为唐代文坛咏禅师的三绝
[ar:]
[al:]
[by:AI智能字幕]
[offset:0]
[00:00.00]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00:09.33]唐诗鉴赏词典第一篇禅禅虞世南
[00:21.38]垂垂饮清露
[00:25.20]流响出疏桐
[00:29.38]居高声自远
[00:32.66]非是藉秋风
[00:37.86]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00:40.34]是唐代咏禅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00:45.78]很为后世人称道
[00:49.18]首句垂蕊饮清露
[00:54.95]蕊是古人接在旱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01:00.53]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01:04.43]形状好像下垂的观音
[01:07.93]故说垂蕊
[01:10.87]古人认为禅生性高洁
[01:14.73]栖高引露
[01:16.51]故说饮清目
[01:19.91]这一句表面上是写禅的形状与实性
[01:25.37]实际上处处含比心象征
[01:29.91]垂蕊暗示显臣身份
[01:33.67]古代常以观音指代贵臣
[01:38.21]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卿有矛盾
[01:45.23]甚至不相容的
[01:47.94]但在作者笔下
[01:49.74]却把他们统一在垂蕊影星木的形象中了
[01:56.38]这贵与清的统一
[01:58.94]正是为三
[02:00.14]四两句的清无需借贵做反铺垫
[02:05.69]笔意颇为巧妙
[02:09.21]次句流响出书童
[02:13.89]写蝉声之远传
[02:17.15]梧桐是高树
[02:19.15]着一梳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轻拔
[02:25.09]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02:28.65]流响撞蝉声的长鸣不已
[02:32.25]悦耳动听
[02:34.27]着一初自把禅声传诵的意态形象化了
[02:40.66]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02:46.32]这一句虽只写声
[02:49.20]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禅那种清华俊朗的高标意蕴
[02:59.87]有了这一句对禅声远传的生动描写
[03:04.81]三
[03:05.15]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03:10.53]居高声自远
[03:12.95]非是藉秋风
[03:16.20]这是全篇比心寄托的点睛之笔
[03:20.32]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03:26.36]禅声远传
[03:28.22]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诵
[03:33.42]诗人却别有慧心
[03:36.30]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03:41.50]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03:45.64]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03:47.88]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
[03:51.66]例如权势地位有利者的帮助
[03:56.52]自能声名远播
[03:58.92]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
[04:04.65]不假两史之词
[04:06.59]不托飞驰之事
[04:09.01]而声名自传于后
[04:12.69]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
[04:16.51]人格的力量
[04:18.82]两句中的字字非字
[04:21.54]一正一反
[04:22.94]相互呼应
[04:24.40]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04:30.98]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04:35.81]唐太宗曾经屡次称上虞世南的五绝
[04:40.85]德行 忠直 博学
[04:43.79]文辞
[04:44.79]书
[04:45.13]汉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禅
[04:49.13]可能带有自旷的意味吧
[04:53.10]沈德乾说
[04:54.64]咏禅者美咏其声
[04:57.80]此独尊其品格
[05:01.30]此句引自唐诗别才
[05:05.00]这却是一语破地之论
[05:08.40]清诗卜华现雍书
[05:11.46]诗云三百篇
[05:14.53]比兴为多
[05:16.27]唐人犹得此意
[05:19.55]同意咏禅于世南居
[05:22.53]高声自远端
[05:24.93]不借秋风
[05:27.07]是清华人语骆宾王
[05:30.91]路众非难静
[05:33.25]风多享易尘
[05:36.67]是患难人语李商隐
[05:40.29]本以高难保
[05:42.59]徒劳恨费生
[05:45.67]是牢骚人语
[05:48.41]笔兴不同如此
[05:51.43]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禅以记忆的名作
[05:57.37]由于作者地位
[05:59.19]遭际
[05:59.99]气质的不同
[06:02.19]虽同样功于比心寄托
[06:05.49]却呈现出书意的面貌
[06:08.79]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06:13.03]成为唐代文坛咏禅师的三绝
文本歌词
本字幕由TME AI技术生成
唐诗鉴赏词典第一篇禅禅虞世南
垂垂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是唐代咏禅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
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蕊饮清露
蕊是古人接在旱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好像下垂的观音
故说垂蕊
古人认为禅生性高洁
栖高引露
故说饮清目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禅的形状与实性
实际上处处含比心象征
垂蕊暗示显臣身份
古代常以观音指代贵臣
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卿有矛盾
甚至不相容的
但在作者笔下
却把他们统一在垂蕊影星木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
正是为三
四两句的清无需借贵做反铺垫
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书童
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
着一梳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轻拔
且与末句秋风相应
流响撞蝉声的长鸣不已
悦耳动听
着一初自把禅声传诵的意态形象化了
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
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禅那种清华俊朗的高标意蕴
有了这一句对禅声远传的生动描写
三
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是全篇比心寄托的点睛之笔
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禅声远传
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诵
诗人却别有慧心
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
例如权势地位有利者的帮助
自能声名远播
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
不假两史之词
不托飞驰之事
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
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字字非字
一正一反
相互呼应
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上虞世南的五绝
德行 忠直 博学
文辞
书
汉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禅
可能带有自旷的意味吧
沈德乾说
咏禅者美咏其声
此独尊其品格
此句引自唐诗别才
这却是一语破地之论
清诗卜华现雍书
诗云三百篇
比兴为多
唐人犹得此意
同意咏禅于世南居
高声自远端
不借秋风
是清华人语骆宾王
路众非难静
风多享易尘
是患难人语李商隐
本以高难保
徒劳恨费生
是牢骚人语
笔兴不同如此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禅以记忆的名作
由于作者地位
遭际
气质的不同
虽同样功于比心寄托
却呈现出书意的面貌
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成为唐代文坛咏禅师的三绝
推荐音乐
-
Bomb比尔 2.83 MB